跟朋友約在餐廳吃飯時,打完招呼後坐下後第一件事是什麼?看菜單?洗手?跟朋友寒暄?自從智慧型手機開始流行之後很多人的選擇從跟朋友交誼漸漸轉變成先打開Facebook打卡,
打完卡後順便看起臉書更新的資訊,並且開始按讚,開始回覆留言。
好不容易等到上菜之後,在筷子要插下去的時候,此時有人大喊"等一下,讓我拍個照" (OOO新增了一張照片--在XXX餐廳),並且吃飯當中一有空檔就會拿起手機開始滑滑滑,不時呵呵傻笑。等東西吃的差不多的時候朋友們開始聊天,這時有人便開始拿出智慧型手機繼續瀏覽臉書,他還是會跟你有一搭沒一搭的聊天,但是你總覺得他的注意力還是在臉書動態上。
如果你有朋友有這個習慣,那他很有可能是"低頭族"
幾個低頭族(Smartphone Addicts)的跡象:
1. 在廁所使用手機
2. 從不關手機
3. 可以盲打手機鍵盤以及有經常傳簡訊的習慣
4. 在公司開會時仍然在更新臉書
5. 不想社交的時候開始使用手機
6. 使用智慧型手機取代看電視
7. 半夜醒來時習慣性檢查自己的臉書及推特狀態
[更新] 進階版低頭族的跡象:不可否認的,智慧型手機可以讓你可以在幾乎任何時間地點取得即時資訊,加上行動上網費率趨於合理化,擁有智慧型手機隨時上網變成一種流行,好像沒有智慧型手機就跟社會脫節似的。漸漸的,大家開始高頻率的使用智慧型手機,不管是在等公車、紅燈、過馬路、等待取餐甚至是上廁所的時候都要滑一下。人們對於網路的黏著性已經從"坐著使用電腦上網"延伸到"隨時隨地使用智慧型手機上網",交流的話題也從"我最近遇到什麼有趣的事"變成"你有沒有看最近臉書很紅的某篇文章/影片"。如果你的朋友更新臉書相當勤快的話,你甚至不用問他就可以從網路上了解他最近所有的近況。越來越多人十分熱衷於更新及瀏覽臉書、噗浪或者其他社群媒體,深怕自己遺漏了某些訊息就不能與朋友搭上話了。
1. 花費購買手機周邊的金額已超過手機
2. 安裝了30個以上的應用程式並經常使用
3. 設置鬧鈴挺醒你生活中的每件事
4. 在手機上閱讀自己手機機型的新聞及討論
5. 縮衣節食以負擔高額手機通訊費
6. 充飽的電池只能勉強支撐一天的使用
7. 當摔壞手機時,就像失去好友一般
8. 當與到與你使用相同機型的人,你只能跟他談論手機
9. 在口袋找不到手機時,心中會突然升起一股涼意
什麼是資訊焦慮(Information Anxiety) :身為Y世代(90後出生的則是Z世代)的我們,在成長的過程中,網路已經成為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相信很多人都同意以下這段話:
資訊焦慮是資訊爆炸所伴隨的代價,在Richard Saul Wurman所著的"Information anxiety"裡提到的解釋:這是"在我們理解的事物以及我們想理解的事物之間的一個不斷擴張的橫溝,也是一個資料與知識之間的黑洞" 而且資訊本身不會告訴我們這是我所想知道的或是我所需要知道的。
"我可以沒有報紙、沒有電視、沒有電話,但不能沒有網路"
我想網路其實沒有想像中的那麼重要,而不知道這些資訊對生活其實也沒有太大的影響。即時、大量的資訊讓我們可以很快的掌握事物的輪廓,但不是核心,特別是在充斥著偏激言論的網路媒體,我們掌握的甚至只是一個群偏激族群的主觀、民粹的想法。我們焦慮,深怕因為"別人知道而我不知道"而焦慮,所以我們耗費大量的時間閱讀網路新聞、朋友的臉書、部落格文章,深怕漏掉了重要的資訊就跟不上大家。然而資訊膨脹及傳播的速度是遠遠超過我們所能跟隨的速度,真正根絕這種焦慮的方法莫過於承認自己的無知。
沒有人可以否認網路所帶來的便利性,網路也確實改變了我們生活的方式。傳統的通訊及娛樂方式漸漸式微,今天我們幾乎完全仰賴網路進行社交、娛樂及通訊。而行動網路的發達更將上述行為推向高峰,隨時連網不再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夢想,然而讀的資訊越多我們就越滿足?還是覺得越焦慮?大量的閱讀網路資訊是否改變了你我的生活習慣?不妨可以關閉螢幕想一想。
格主,這篇文章真不錯,請問沉思者與手機像的出處?
ReplyDelete謝謝誇獎出處:
Deletehttp://humanscribbles.blogspot.tw/2012/01/hello-im-smartphone-addict.html
"Hello, I’m a smartphone addict "
http://www.madmagazine.com/blog/2013/05/30/the-madropolitan-museum-of-arts-newest-acquisition-the-texter
也有人惡搞成"The Texter"